游客发表
无机元素的掺入将影响钙钛矿的吸光性能,而缺陷钝化技术引入的其他分子,在光照等条件下也不稳定。
其中的典型代表,在2009年1月临危受命的晶澳太阳能董事长靳保芳就曾回忆:美国、欧洲产品的双反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很大。对海外资源的运用,曾经让光伏行业迎来一段难忘的好时光。
业绩背后,从业者们对于路线、策略、模式和技术的选择却从未停止无论借力还是自力,分布还是集中、多晶还是薄膜、垂直还是专业,争论始终没有答案。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周涛指出,一体化解决了多晶硅供应紧张导致的进货价格风险和无法开工的问题,同时,当一体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整体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既然如此,争论又何妨?路线之争:本土化vs国际化作为舶来品,光伏在中国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并非技术,而是路线。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则表现出了浙商敢闯敢做的一面,拿出26亿元,在四川做起了一个产能3000吨的多晶硅项目。对于光伏企业,与其纠结于一体化或专业化,不如把工夫用在更扎实的精细化上转变旧有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在产业链中发现并挖掘零碎的利润空间,积少成多、由浅做深。
从2006年至2015年,光伏在中国完成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变身,并以2000亿元的行业总产值、4.7%的平均利润率,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的规模,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之所以敢于这样决定,与其掌握的独家技术不无关联,这种碲化镉专利技术不仅能让太阳能发电量更大,并拥有更低廉的生产成本。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19%,首次超过水电。
王勃华预计,到2050年,光伏和风电将占到全球电力装机的72.5%,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发电量的86%。与其达成初步协议的是具有国资背景的中核产业基金管理(北京)及华丰资产管理。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较上年新增4426万千瓦,其中,集中式电站较上年新增2330万千瓦,同比增长23%;分布式光伏较上年新增2096万千瓦,同比增长71%。国企加速进军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从整个能源行业的发展来看,能源转型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清洁能源发电的比例正在逐渐提高。
去年9月,爱康科技(1.670, 0.00, 0.00%)(002610.SZ)宣布与浙能集团签订股权合作协议,向其出售光伏电站资产。去年1月,正泰电器(22.130, 0.00, 0.00%)(601877.SH)将其全资子公司浙江正泰新能源旗下9个光伏电站项目51%的股权售予浙江水利水电集团。
以近期计划收购协鑫新能源的华能集团为例。光伏电站是光伏产业链里受政策影响最大的领域。业内人士认为,下游电站的频繁交易并不代表光伏行业整体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趋势。去年6月,保利协鑫宣布,计划将下属江苏中能硅业51%股权售予上海电气(5.200, 0.00, 0.00%)。
兴业太阳能(3.180, 0.00, 0.00%)(00750.HK)今年1月发布公告称,已与水发能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后者将收购其36.75%的股权,同时认购兴业太阳能若干新股份。在硅片生产领域,产量前十位的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由2018年的86.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0.1%。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光伏产业里90%以上的企业都是民企,制造业环节尤为明显。不过,顺风清洁能源和保利协鑫向国企出售上游资产的交易最终均未成功。
同时,新能源发电的新增装机占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54%,已经连续两年超过火电。预计分布式光伏将继续成为民企大量投资的领域。
我国的风电开发一直以国企为主,龙头地位较难撼动。伏行业正在国进民退吗从光伏全产业链和能源转型的视角看,答案是否定的光伏是能源产业里民营企业最活跃的领域,但近期出现了不少光伏民企向国企出售资产的交易。
其实,在这一轮光伏整合朝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是比国进民退更加明显、更加普遍的趋势。普华永道中国及德国莱茵TV集团发布的报告称,531新政后不到半年时间内,中国光伏电站资产的交易数量、金额和容量超前三年总和,共计完成11起交易,交易容量达1.295吉瓦,交易金额接近90亿元。交易完成后,水发能源将拥有不少于兴业太阳能发行股份的50.1%,兴业太阳能的控股权将由民企转变为山东省属国企。国新能源(5.070, 0.00, 0.00%)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财经》记者说,下游电站属于重资产,民企无论是卖给国企还是在二级市场上市,都是在摆脱资金被大量占用的负担。因此,尽管协鑫和华能的交易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业内已将该交易视为光伏电站投资风向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将其视为国进民退的典型案例。去年9月,顺风清洁能源宣布出售光伏上游制造业板块的顺风光电科技。
2018年,光伏相关的四个制造环节全球产量前10名的中国企业有34家(次),其中32家(次)是民企,且各环节第一名全是民企。不仅在中国,全球的新能源发电比例也将逐渐超越传统的煤电。
光伏下游有国进民退趋势 作为政策敏感度高、投资决策速度快的行业,光伏是民营资本最活跃、参与程度最高的能源产业。与风电相比,收购和运营光伏电站的资金、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民企控股的光伏电站资产转让给国企,是这一波整合潮里出现最多的交易,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两家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移。能源国企不进则退如果不提高自身的清洁能源比重,就将落后于整个能源转型的步伐。
在光伏上中游制造业环节,民企的优势已经难以动摇。比上述交易更受关注的是保利协鑫(03800.HK)向华能集团转让协鑫新能源(0451.HK)的控股权。在多晶硅领域,位于我国西北的大厂家市场占比由2018年的50.2%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3.9%。江苏中能硅业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乃保利协鑫在光伏上游板块的核心资产。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交易的出现不仅与光伏行业自身发展的周期性有关,还与金融市场收紧有关。随着光伏行业发展到了平稳期,以及能源清洁化转型的趋势加快,布局光伏产业的国企也不过是在适应能源转型的大势。
今年3月、4月,江山控股(00295.HK)分别向中广核和国电投出售30兆瓦和1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均为转让电站的全部股权,交易总金额超过5亿元。协鑫新能源是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最大的民企,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国家电投。
此次大举收购光伏电站的国企本身也已经拥有较大光伏电站规模,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光伏电站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速度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而分布式光伏电站所涉及的民企向国企出售资产的案例非常少。
这让人们开始讨论一个话题:光伏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趋势吗?《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普遍观点是:光伏行业下游,即电站领域有国进民退的趋势;但中上游的光伏制造业里,民企仍然是主角。金融市场政策收紧之后,民企向国企转让资产不仅是光伏行业的现象,其他重资产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在该集团2019年中工作会议上发言称,上半年华能集团新能源发展力度加大。核准(备案)的风电、光伏项目是去年同期的4倍;开工建设是去年同期的19.5倍。
华能集团是火电龙头企业,而眼下的华能则正在积极提高新能源发电比重。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太阳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同比增长22%。
顺风清洁能源计划减少上游制造业务,专注下游清洁能源业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特约观察员红炜认为,传统能源资本进军新能源产业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能源资本的主要组成就是央企国企。
2018年,华能集团78%左右电源投资在新能源领域。上述报告预计,到2030年底,全国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10.8亿千瓦,占全部电源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30%。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